宋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两院院士)
再过3天,人类将共享新世纪的第一缕霞光。站在世纪之交的史乘驿畔,过去的百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曲折道路不足以蚀其光辉,云烟迷雾不能蔽其璀璨;展望新百年,风云变幻更坚定其理想信念,现代化的实现使中国人民奔向明天的繁荣富裕。
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院长)
产业结构调整将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线,而技术进步往往是结构调整的起因或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资金效益和环境因素则是促进或制约因素。工程科学技术的使命是要把科学原理、科学发现更快转化为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
工程师是新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是新兴产业的积极开拓者,中国应该重视工程科学技术,应该造就一批能创新、有作为的工程科技专家和管理精英,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性需求。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新世纪,充满激烈竞争和机遇挑战。面向新世纪,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趋势中,大学唯有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基础上才能追求和创造卓越。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有着深厚学术文化沉淀的著名大学,浙江大学将努力弘扬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寻求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跨越之路,早日跻身世界著名大学之林,为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和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续写新篇,再铸辉煌。
吴文俊(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中国在数学上曾有过辉煌成就,并形成具有特色的算法体系。但元明以来已趋衰微。与之相反,在欧洲大陆,自纪元前后至十二三世纪,经过一千多年的沉寂,数学突飞猛进,我国已沦为数学上的纯粹输入国,一百多年来的我国数学家忙于学习、吸收与追赶西方的先进数学,但由于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数学也已面目一新,与国外的差距日益缩小,如何借改革的东风,加快赶超的步伐,使我国在数学上重现过去的辉煌,应是我国数学家的共同心愿,愿与有心人共勉之。
韩启德(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21世纪将是生物医学取得革命性进展的世纪。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获得全部人类基因的序列、定位和功能,并通过全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确定破释个体间差异的奥秘。由于生物医学将进一步向定量与整合方向发展,生物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同时众多医学伦理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现代科学与人文分离的问题以及人类终极关怀问题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让我们展开理想的翅膀迎接21世纪的到来;让我们保持科学的理智,脚踏实地共创21世纪人类的辉煌。